您当前的位置 :财经 >
全球热门:上证报专访陆芳 含金量大!
2023-06-03 22:11:34   来源:上海证券报  分享 分享到搜狐微博 分享到网易微博

2019年12月获得证监会颁发的经营许可证,2020年3月正式开业,2021年8月,摩根大通证券(中国)正式成为了中国首家外资独资证券公司。回顾这三年多的历程,摩根大通证券(中国)的发展成为中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迈上快车道的真实写照。

日前,摩根大通第十九届全球中国峰会在上海举办。本届为期两天的峰会汇聚了来自全球37个国家和地区超过2600名的参会者,涵盖了中国和全球最具影响力的投资者以及市值总额达4.5万亿美元的企业,在中国市场和全球投资界之间架起了重要的桥梁。

峰会期间,摩根大通证券(中国)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陆芳接受了上海证券报记者专访。


(相关资料图)

“资本市场要求的是公开透明,随着资本市场越来越开放,市场越来越有弹性及包容度,也更加具有吸引力,外资券商的价值就在其中。”陆芳在采访中这样说。

中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迈上快车道的真实写照

“我们很自豪成为了中国第一批外资控股证券公司,并成为第一家外资全资证券公司。”陆芳这样阐述公司设立之初的愿景,“我们相信,在境内设立证券公司,能让我们紧贴中国金融市场的脉搏,不断推进自身的发展格局,确保我们能持续为境内外的客户提供最有力的支持。”

她表示:“实际上,近几年中国资本市场开放的步伐一直在加快。从2017年允许外资在券商、保险公司、资管机构以及期货公司的持股比例达到51%,到允许全资超预期,再到符合条件下允许全牌照,这其实给了外资很大的发展空间。”

过去几年,疫情的挑战没有影响中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步伐。陆芳介绍,2021年10月起,摩根大通还克服疫情带来的挑战,将全球久负盛名的摩根大通全球医疗健康峰会落地上海,在“上海国际生物医药产业周”连续举办了两届“摩根大通全球医疗健康产业年会上海论坛”。去年论坛成功吸引了超过400多家企业、约千人参会,为实业界、金融界和监管机构之间架起了一座创新医疗领域发展的桥梁。

谈及对中国资本市场进一步对外开放的期待,陆芳说:“中国金融市场的开放和完善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我们始终对中国金融市场的持续开放抱着积极的态度。”

同时她也坦言,外资机构在中国市场还非常年轻,营收和人员在全行业的占比仍然很低。“以允许外资控股或独资外资券商为例,这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头一回,我们可能在理念、制度安排等方面会面临一些新课题、新挑战。同时,外资券商想要寻求更长期的发展,还需要思考在中国市场本土化过程中如何实现差异化发展,为资本市场深化改革和服务实体经济作出自己的贡献。”陆芳说。

外资券商的最大优势在于跨境

陆芳认为,对摩根大通证券(中国)来说,最重要的优势之一在于能够联动境外集团的网络和业务提供跨境方案。

从全球范围来看,超过90%的财富500强公司是摩根大通集团的客户;放眼全球,摩根大通集团是债券和股票领域首屈一指的承销商,在跨境并购领域也占据领先地位。根据Dealogic的统计,摩根大通集团连续14年全球投资银行佣金收入排名第一。

同时,无论是股票还是固定收益,摩根大通拥有全球首屈一指的研究业务。据最新的《机构投资者》(Institutional Investor)排名,摩根大通为全球最佳研究分析机构。

陆芳介绍:“我们的优势在于集团的实力。我们一直致力于把集团的全球实力、经验和理念与中国本地的专长相结合,用差异化的竞争力为国内外客户提供优质的服务。”

“借助集团的全球网络和规模,我们可以借助集团的生态系统,为客户提供全方位、一站式的境内和境外服务。比如,客户通过摩根大通集团全球网络的联动,不仅可以获得交易银行服务,还可以通过境内外市场募集资金,实施国际并购,或者是寻求海外投资机会。”

结合集团境外丰富的研究经验,摩根大通证券(中国)还推出了适合中国客户的全球研究产品,包括去年推出的《中国汽车行业:全球电池行业研究》及《2022年摩根大通全球ETF手册》等专题报告,充分反映出“立足本地,放眼世界”的研究理念。

在经纪业务方面,摩根大通证券(中国)目前以QFII客户为主,其目标是让更多的境外机构投资者来关注及投资中国市场。

同时,科技是摩根大通的重要业务支柱,近几年来,摩根大通集团每年在技术上的投资高达120亿美元,去年的投资更是超过140亿美元。摩根大通证券(中国)也受益于集团对科技不遗余力的投入。

“比如,在交易系统建设方面,我们借鉴全球优秀的技术,投入大量资源开发A股市场的交易执行产品和服务,保障我们的经纪业务客户在交易方面的良好体验。”陆芳表示。

“利用摩根大通全球性的金融服务基础设施和其业务管理经验,我们力争建立综合式的金融服务平台,为客户提供专业的投资银行、证券交易、证券研究等服务,并为之提供与离岸金融市场无缝的连接。”陆芳说。

全面注册制为资本市场带来新机遇

2023年A股注册制实现了全面落地,作为机构从业者,陆芳也分享了她对这一改革措施的理解。在她看来,2023年中国A股全面注册制得到落地将对资本市场产生深远影响。

注册制的落地将为资本市场带来新机遇。注册制的本质是把选择权和对企业价值的判断交给市场,通过充分的信息披露、透明的审核流程和定价机制,让市场充分发挥应有的功能。全面注册制将降低企业发行股票的复杂度,加快发行审核和上市进程,促进更多创新型企业、高成长企业得到资本市场的支持;同时注册制的改革也将引入长期投资者进入市场,增加市场的稳定性。

与此同时,注册制的落地也可能带来一些挑战。

“全面注册制实施之后,我们看到新股上市股价和二级市场的交易波动性都会有所增加,投资者需要更审慎地制定合理的投资策略。作为中介机构,注册制也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全面准确地理解监管机构的要求的基础上,我们要不断提高内部的业务执行、风险管理、投资者教育等方面的标准,切实履行好中介机构的责任,更好地发挥连接发行人、投资人以及资本市场的桥梁作用。”陆芳表示。

一方面是在A股引进海外市场的成熟经验,另一方面,外资券商还能帮助优秀的中国企业“走出去”。

外资投行的优势在于更加熟悉全球资本市场,可以充分挖掘上市公司在全球视野下的投资价值,借助全球销售网络,充分利用A股互联互通发展带来的便利,帮助上市公司吸引外资资金“走进来”,也助力上市公司登陆不同的资本市场以及更好地“走出去”。

其中,互联互通全球存托凭证(GDR)是各家外资券商关注的焦点之一。在摩根大通证券(中国)看来,目前已发行或正在筹备发行GDR的中国企业通常具有国际业务拓展的计划和愿景。从行业分布上来看,目前发行GDR的企业多数来自于新能源、工业、医疗、科技、消费等展现出强劲发展势头的“新经济”行业。

这些中国企业在海外市场进行的部分交易,通过较为全面的投资者推介工作获得了国际投资者的关注和参与,充分把握了资本市场开放的政策红利以及进入国际市场融资的便利机会。

“扮演好联通中外资本市场桥梁的角色,充分发挥我们的国际优势,这对我们来说会是最大的机遇之一。”陆芳表示。

连续两个完整的运营年度实现盈利

2020年开业,2021年成为首家外资全资控股的证券公司,摩根大通证券(中国)目前已经展业三年了。2022年年报显示,摩根大通证券(中国)营业收入达8.83亿元,同比增长40%,全年净利润达到2.63亿元,连续两年盈利。

“也就是说,我们在公司成立后的第一个完整的营运年度(2021年度)就实现了盈利,且已经实现连续两年盈利,这其实超出了我们的股东在2019年公司成立时所设定的预期。考虑到疫情等因素的挑战,这更是难能可贵。”陆芳说。

2021年8月,摩根大通集团进一步增资约13亿元人民币,三年来,合计对证券公司的投资额达到20亿元人民币以上,公司的资本实力得到进一步加强。

陆芳在回顾过去三年公司的历程时介绍道,公司投行业务在包括IPO、增发、金融债、可转债、并购咨询等几乎所有主要类型的业务上,实现了项目落地的基本目标。同时,摩根大通证券(中国)积极参与了多个中国资本市场上标志性股票发行项目,在包括当时A股市场历史上发行规模最大的生物医药企业百济神州IPO、顺丰控股、东方航空、君实生物的再融资项目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经纪业务方面,摩根大通证券(中国)在国内公募基金、QFII和私募基金的基本业务框架也已完成布局。交易量和经纪业务的佣金均有大幅增长,公募基金客户数稳步上升,在私募基金领域的客户基础也逐步夯实。

证券研究业务方面,截至2022年底,摩根大通证券(中国)投资研究覆盖行业数量有所增长,覆盖上市公司总数相较于2021年增幅近20%,覆盖总市值约13.7万亿元。目前,摩根大通的全球股票研究团队涵盖科技硬件、互联网、消费品、金融、工业、大宗商品、医疗和汽车等一系列行业。此外,摩根大通证券(中国)也是市场上首家推出港股通项下研究报告向境内投资者转发产品的外资券商。

“在过去几年中,我们也面临过不少挑战。”陆芳坦言,“但是我们始终能保持定力,稳步开拓更多新产品,引入更多新客户,希望在客户、运营、合规等多个领域与摩根大通的全球标准对接,一方面灵活调整我们的业务以符合国内的运营习惯,一方面把全球的一些理念和产品带到国内来,更好地发挥纽带作用。”

她介绍,考虑到中国证券市场的竞争格局和摩根大通证券的专业优势,未来,摩根大通证券(中国)将大力建立和拓展客户基础。

据悉,摩根大通证券(中国)计划进一步布局融资融券和申请衍生品业务资质,为境内外客户投资A股、通过互联互通机制投资境外市场提供服务。此外,受益于集团对科技的投入,摩根大通证券(中国)也会继续投放资源建设基础设施,满足客户对高性能交易平台的需求以及提升客户买卖交易方面的体验。

“我们会继续把集团的全球视野、行业专长以及创新的解决方案带到中国,我们希望通过借助集团的全球网络,通过寻求差异化的竞争优势,更好地支持中国企业走向世界,同时也帮助全球企业和资本进入生机勃勃的中国市场。我们将会继续深耕中国市场,以持续开放的态度和务实的基调服务客户,为推动上海乃至中国金融市场发展尽一份绵薄之力。”陆芳总结道。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

关键词:


[责任编辑:ruirui]





关于我们| 客服中心| 广告服务| 建站服务| 联系我们
 

中国焦点日报网 版权所有 沪ICP备2022005074号-20,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